【深度】細數“打虎通報”三大變化 背后有何深意?
來源: 時間:2018-04-16 閱讀:0
4月1日晚,貴州省委原常委、副省長王曉光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消息,一經發布便引起廣泛關注。關注的一個重點便在于,國家監委組建并與中央紀委合署辦公后,體現在“打虎通報”上的重大變化。
細數黨的十八大以來的“打虎通報”,類似的變化并不鮮見,而與十八大以前相比則更為明顯。變化背后,自有深意。
從“完成時”到“進行時”
——時機之變提升透明度公信力
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,黨的十八大前,除陳希同、薄熙來等特例外,中管干部接受組織調查期間一般不發布消息,待調查完畢、作出黨紀政紀處分后才予以公開披露。
以1998年到2008年這一時間段為例,十年間,除成克杰、陳良宇、田鳳山等在組織調查期間以不同形式披露外,其他人均在組織調查完畢后方予通報,是“結果通報”而非“過程通報”,是“完成時”而非“進行時”。例如,2002年8月15日通報,中國光大(集團)總公司原董事長朱小華被開除黨籍和公職;2003年8月9日通報,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程維高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。
黨的十八大后,“打虎”信息發布開啟新模式。自“首虎”李春城開始,接受組織審查(組織調查)期間即發布消息,在審查完畢、予以黨紀政紀處分后再次予以通報。國家監委組建并與中央紀委合署辦公后,亦是及時發布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情況。
記者注意到,對李春城落馬消息的發布,采用的是“據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證實”口吻。從2013年5月12日對劉鐵男的通報開始,不再采用“證實”口吻,而是直接采用從中央紀委獲悉的一句話新聞發布。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上線、成為“打虎”信息發布主渠道后,主動發聲的態度進一步彰顯。
在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看來,一立案審查即公開,讓外界及時了解紀律審查情況,進一步提升了懲治腐敗的透明度和公信力,拉近了紀檢監察機關與民眾的距離。
“這是自信的體現!”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楊偉東告訴記者,通過及時公開,在為懲治腐敗營造良好氛圍的同時,體現了查辦案件的審慎和自信,是提升透明度、主動接受監督、以反腐敗實際成效取信于民的生動實踐。
從強調“紀法分開”到實現“紀法貫通”
——措辭之變適應形勢發展體現規范化法治化
記者注意到,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管干部落馬信息發布在內容表述上經歷了三次重大變化。
▲2015年9月16日,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: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涉嫌嚴重違紀,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。與此前常見的“涉嫌嚴重違紀違法”表述相比,不再強調“違法”,實現了內容表述上的“紀法分開”。
▲2017年2月23日,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: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、副董事長、總裁王銀成涉嫌嚴重違紀,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。自此,在“違紀”取代“違紀違法”的基礎上,“組織審查”取代“組織調查”,成為國家監委成立前“打虎通報”的“模板語言”。
這兩次調整,均突出紀言紀語、強調紀法分開,體現出紀委對職責定位的聚焦、對黨章規定的回歸,從中傳遞出把紀律挺在前面、以嚴明的紀律管全黨治全黨的強烈信號。
▲第三次調整發生在國家監委成立后。以對王曉光的通報為例,除消息源變更為中央紀委、國家監委外,內容表述上亦有從“涉嫌嚴重違紀”到“涉嫌嚴重違紀違法”、從“接受組織審查”到“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”的重大變化。措辭之變折射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成果,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既執紀又執法,肩負雙重責任、履行雙重職責;體現了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,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。
在楊偉東看來,無論是國家監委成立前的“紀法分開”,還是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后的“紀法貫通”,都是更加嚴謹、專業的表述,是適應形勢變化和體制創新、不斷深化認識的結果,是反腐敗工作不斷走向制度化、專業化、規范化、法治化的體現。
從“有規律”到“無規律”
——印象之變彰顯懲治腐敗堅定決心態度
黨的十八大以來,隨著“打虎”力度的不斷加大,落馬信息發布的時間點一度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,有媒體和網友甚至總結出“深夜打虎”“周末打虎”“盛會不打虎”等“規律”。然而,隨著時間推進、實踐發展,“打虎”留給公眾的印象,逐漸從“有規律”變成“無規律”,而節奏不變、力度不減成為共識。
以“盛會不打虎”為例,云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,河北省委原常委、秘書長景春華,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王珉,十二屆全國政協原常委、港澳臺僑委員會原主任孫懷山,分別成為2014年至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的“首虎”。
“無規律”還體現在出其不意上。原貴州省委常委、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等人,被公布落馬消息的當天,媒體上還有其出席相關活動的報道。天津港“8·12”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,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原黨組書記、局長楊棟梁前一天還在現場指揮,第二天即被通報“涉嫌嚴重違紀違法,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”。而在2014年8月29日,山西省委常委、統戰部部長白云,十二屆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白恩培,山西省副省長任潤厚相繼被通報,創下一天通報三“虎”的紀錄。
黨的十九大后,懲治腐敗是否到了喘口氣、歇歇腳的時候?依然重磅而密集的“打虎”信息發布消除了這種質疑。
十九大閉幕不到一個月,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魯煒即“接受組織審查”。此后,遼寧省副省長劉強、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杰輝、陜西省副省長馮新柱、山東省副省長季緗綺、江西省副省長李貽煌、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曉林接連通報落馬,釋放出不松勁、不停步的強烈信號。
國家監委揭牌10天后,王曉光即被通報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,再次表明黨中央鞏固壓倒性態勢、奪取壓倒性勝利的堅定決心。
“從某種程度而言,發布的‘無規律’亦是‘有規律’,這個‘規律’就是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。”莊德水表示,隨著國家、省、市、縣四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完成,實現紀委監委合署辦公,在黨的統一領導下,懲治腐敗會更有力量、更加高效。
(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 記者:瞿?)